“中国价格战”:成王的必经之路
2025-11-07 15:17:20 编辑:火狐nba直播在线观看免费
深圳著名公司顾问律师-深圳企业顾问律师-鼎成律师团队公司经营法律服务成立于2010年6月3日,是一家综合性的律师事务所。自成立以来,事务所一直秉承着“以专业的知识、丰富的执业经验、优良 ...【查看更多】
西方企业对价格战避之唯恐不及,认为这种“行业非理性”对所有卷入其中的企业都将是灾难性的后果,因此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降价行为感到不可理喻。
中国企业显然有不同的看法。只要降价是销量和利润增长所必需的,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加入价格战。过去10多年来,中国企业在家用电器、个人电脑、移动电话和汽车等领域都发起了多次价格战,许多企业因此跃升为市场霸主,不仅赢得了领导性的市场地位,而且提升了利润。
彩电业 1996年初,中国的彩电市场高度分散,生产企业超过130家,平均每家企业的销量不超过12万台。这些企业多数运营低效,没有规模经济,在当地市场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。因此,企业欲扩大销售额,通过进入新市场或采取并购手段取得规模经济的运作空间很小。此外,当时彩电业是个两极市场,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,相比本土品牌享有20%的溢价,在中国市场(特别是城镇市场)占据主导地位。而本土品牌虽然质量和国外品牌相差不大,却在低端市场相互竞争。
由于通过横向和纵向流动以增加销量的机会都很小,到了1995年末,本土彩电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。1996年进口关税下调,小屏幕彩电从60%降至50%,大屏幕彩电则从65%降至50%,这给中国彩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价格压力。此外,跨国公司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,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,扩大产能。据估计,如果这些公开宣称的扩张计划全部施行,两年时间内这些企业将为中国市场年均增产1000万台彩电,届时国外品牌将全面占领中国市场。当时一家全球彩电企业大胆预测,只要它在3年时间内向中国投资30亿美元左右,就能摧毁长虹。
长虹是当时中国最大、效益最好的本土彩电企业,拥有17条生产线,其产能至少是国内第二大厂商的两倍,它同时也是许多彩电元器件的最大生产商。作为一家在当地高度垂直整合的公司,又地处欠发达地区四川,长虹相比其他国内厂商享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最高的利润率,其净利润率约为20%,远高于国内竞争对手。
4.价格战可将一些规模小、效益差的企业挤出市场,也有利于其他企业扩大市场份额。拥有众多这样的小企业的行业是爆发价格战的沃土。中国有许多这样的行业,西方却很少,因此中国的价格战要多于西方。而中国企业在多次价格战的历练中也认识到,要将这些低效企业驱逐出市场,并不需要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艰苦战争,大幅降价的“震慑行动”(shock and awe)就足以收到效果。以此观之,也就不难理解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为什么要大幅降价30%~50%,而非10%~20%,因为在可承受的降价幅度内,降幅越大,震慑效果越明显,从而市场份额的虹吸效应也越大。
当然,价格战并不必然带来市场份额的上升,Δq的增加也可以通过Δq的增加而实现。例如,即使企业的市场份额保持不变(Δs=0),但由于产品价格下降激发了购买需求,市场的总需求量q增加,Δq0,从而Δq0。微波炉、彩电当时还不是生活必需品,因此价格的明显下降可激发出巨大的购买需求。
《孙子兵法》说“上兵伐谋”,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。对于价格战的被动方而言,如果能遏制竞争对手从价格战中获益,就能制止它们发动价格战。从ibea看,如果能迫使竞争对手的Δq抬升到足够的高度,以至于无法达到保持盈亏平衡所要求的销量,那么对手就无力发动价格战。
价格战并不神秘,也不是中国市场特有的现象。当然,中国目前拥有较独特的商业环境:市场高速增长,每个行业都拥有数量众多且成本结构差异较大的企业,具有规模经济的新行业不断涌现。因此,中国企业更容易从价格战中获利。而西方市场比较成熟,通过价格战来获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小,企业更多地依赖多样化的营销战略来获弱日持久的艰苦战争,大幅降价的“震慑行动”(shock and awe)就足以收到效果。以此观之,也就不难理解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为什么要大幅降价30%~50%,而非10%~20%,因为在可承受的降价幅度内,降幅越大,震慑效果越明显,从而市场份额的虹吸效应也越大。
当然,价格战并不必然带来市场份额的上升,Δq的增加也可以通过Δq的增加而实现。例如,即使企业的市场份额保持不变(Δs=0),但由于产品价格下降激发了购买需求,市场的总需求量q增加,Δq0,从而Δq0。微波炉、彩电当时还不是生活必需品,因此价格的明显下降可激发出巨大的购买需求。
《孙子兵法》说“上兵伐谋”,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。对于价格战的被动方而言,如果能遏制竞争对手从价格战中获益,就能制止它们发动价格战。从ibea看,如果能迫使竞争对手的Δq抬升到足够的高度,以至于无法达到保持盈亏平衡所要求的销量,那么对手就无力发动价格战。
价格战并不神秘,也不是中国市场特有的现象。当然,中国目前拥有较独特的商业环境:市场高速增长,每个行业都拥有数量众多且成本结构差异较大的企业,具有规模经济的新行业不断涌现。因此,中国企业更容易从价格战中获利。而西方市场比较成熟,通过价格战来获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小,企业更多地依赖多样化的营销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。



